limpid 发表于 2009-8-2 18:58:40

三年再回川

手机将风景照残了,无片片.

蓉城
我唯一的姑姑的名字,就叫---蓉城
只是我一直没在蓉城里找到一棵榕树.这个城市留给我的记忆,是府南河上河灯漫烂,望江公园郁郁葱葱的竹子,单车在天府大道上风驰云聘,龙泉葡萄桃子枇杷微风,还有一所,在雾蒙蒙天空下静谧的校园,像一朵清新的绿色花朵.
四年蓉城,毕业三年,才有机会回去亲近一下.

我,仅有的五天假期,舍弃了年保玉则的红花绿草蓝天白云.去看蜀山河川.

第一日 蓉城
穿越一朵朵棉花糖,降在双流机场,顿时被阵阵涌来的闲逸气氛包围.
在西门外找到欢,携手游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母校,看那两排将我骗进来的法国梧桐,它们依旧如从前,静静生长在文科楼与图书馆之间,一头是东门,出去便是饮茶看书的望江公园,一头是荷花池,老头老太小孩在钓虾.这情景,让我想起,以前在老教授用抑扬顿锉的声音讲解诗经的课堂上,我坐在下面昏昏欲睡.确实,坐在池边的木凳上,睡意嗖的一下就上来了,梦游周公.
闲逸浪漫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
六点半,runner生日,一大堆葡萄和一支野性的非洲菊送给他.这红黄相映的花朵,在夏日的风中如此茁壮.
晚饭鑫鑫,一桌子的荤菜,无肉不欢.
饭毕,体育馆旗杆下,清风夜,风还是往常一样,无论人如何变. 人变,更有意思,在提醒着我们,如今已是三年后.都在长大,长大很好,我们每个人都更加有意思了.
是夜,下榻于棕苑巷小许同学处,她也变啦,变漂亮啦,喜欢.

第二日 深峡汉白玉
清晨起身,小雨蒙蒙,在西门外喝豆浆,居然碰见三年前的同班同学.世界之小.
辗转于华西校区与望江校区,十二点方弄到车走人.下午六点经雅安至宝兴.雨变小.宝兴无雨.
路上,熊猫的广告画越来越多,宝兴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被发现的地方.特点便是,深山,峡谷,河流,竹子.清风.以及一车一车运出去的汉白玉.
眼中所见,心中所想,一片静谧清澈的世界.骑行在这深谷之中,好像在一个梦境.两日前还在深圳加班加点,如今,突然一下就落入了这满世界翠竹的清梦中.
四川的峡谷,很相似,两排直直的山崖,水在崖中流,公路在水边蜿蜒,掉石头是常事,处处是”小心飞石,前有塌方”等字样.至于水流,有静谧的,崖边的树枝伸入水中,停在水上方,这种宁静的画面,如同油画;也有汹涌的,特别是雨后,卷起黄色泥水,冲刷着河中间的巨石. 而石头,有嶙峋的,奇形怪状,头戴绿树;难得的是盆景,几百米高的巨大盆景,真如同有人在细心栽培一般.
宝兴往硗碛的峡谷,便是高峡,汹涌的黄色水流,石头嶙峋,空气清凉.
可惜,夜色上来得太早.我们在蜂桶寨下面的小店晚饭后,便伸手不见五指了.
七元钱一人的晚餐,白萝卜炖肉,好香甜,关键是那一张桌子,是汉白玉做的.
前不久在深圳,我还在想何处寻一张好餐桌,甚至动了从顺德购买的念头,最终入了一奢侈电视机之后,穷光了,便草草买了两百元的玻璃桌,顺便配了几把深紫色藤椅.但心中始终放不开对美好餐桌的追求. 饭桌上的时光啊,在人这一生中,毕竟是长而又长.
对面汉白玉做的桌子,有流口水的冲动.
你想啊,你有一张桌子,光泽比大理石更好,是白的,有的地方带点米黄,手指敲起来声音清脆,它的材质,居然长在青山绿水翠竹高峡之中,就像大自然的精灵,突然一下就出现在你家中了,怎么能不欣喜若狂? 说白了汉白玉就是石头,与大理石一样是石头,可这石头真让人好喜欢.
未曾逃脱出汉白玉的手掌心,便又被这峡谷给套牢了.
饭毕,真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城市中的道路没有路灯,还有远处的灯光漫过来;平原上的道路没有灯,还有人家的灯光;可这深峡中没有灯,走了几步也没有人家,身后人家的灯光,绕了几个弯就不见了.真的是在一片黑暗之中,隐约见水上白雾飘浮,如同混沌世界之中,黑铁时代.
震后,更像黑铁时代,人的联想太多,结果只能是自己吓自己.只觉得那夜,那白雾,带着死亡的味道,凉气沁入心底.路上不时有大坑,被石头砸出来的,没有灯,就走一下,骑一下,将自己的眼睛训练成为猫头鹰.不知多久,前方有灯,狂奔去,看到华能水电站的标志.有灯却无人家,住不下来,又向前,渐行渐远,还是未见人家.传说中的蜂桶寨景区,究竟在哪?
碰上一车,说蜂桶寨已过,于是回转,在车的灯光下狂奔回来,到了黑灯瞎火的人家,车主敲开人家的门,说有游客,安排好便走了.这是路上遇到的第一个好心人.
夜,听了一晚汹涌水流声.

第三日 草莽夹金
起床后发现一个惊人的事情:居然下雨了,而且没有要停的迹象.
由于第二日没到目的地硗碛,第三日的清晨八点开始,我们便挣扎在前往硗碛藏寨的雨路上.一路都是逆流而上,费死了劲,却走得不快.沿路可见曾经的帐篷,写着”救灾”两字,蓝色的,很安静.新房都建起来了,藏族特色,鲜明的色彩,有种不屈的味道.
走在这样的路上,不像以往有青春飞扬的感觉,如今,是一种很坦然的心境.
可能这就是长大了.
不为美丽景色尖叫,不会一路上拍个没完,不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嚷个不停.
安静了许多.这也是地震带来的变化.走在这样的路上,已经没法再叫嚷不停.
中午时分,在藏族大姐家的屋檐下避雨吃面包,留了影.再行几步,看到有”藏家乐”字样的几层楼,停下吃了五块钱一碗的面.热面下肚后,身体暖和起来,原来人真的要吃热的食物才好.
在藏家乐的WC里,空气清新,没有异味.推开窗户,藏寨人家中的迪斯科声音飘出来,他们热爱歌曲与舞蹈.屋里有专门的锅庄房,有客人来,就生火烤肉跳锅庄.
后来音乐转为悠扬的曲子,走出来,雨停了.好天气即将到来.

路过大坝,有温润如碧玉的湖水,映在我心里.
后有新寨子,远观一声惊呼:别墅群!
此山寨在碧湖的上方,有毛**与朱德旧址.一排排明丽的藏式小楼,如同一座座小别墅,机车停在小楼旁,不由得让人心生感叹.
第三日的目的地,便是翻过夹金山,到达小金.
再逆流而上,遇到几个骑单车的当地小孩.后来太阳出来了,因为快到山脚,河流越来越小,高峡怪石渐变为森林.云在林中绕. 阳光晒得人懒洋洋,困了,便头枕背包,安然睡在公路边.闭上眼睛,用一颗心去看,看见清风,阳光,白云和绿林. 忘记时间,一觉醒来,发现真是睡着了. Runner用卡片机照相,我懒得用手机拍,这人真是越来越懒了,连相机的开关机都不情愿,手机不需要开关机,还是懒,不拍. 其实最真实的原因,是因为,无论用什么相机,都无法再现当时的景与境,既然无法再现,干脆不拍,眼睛是镜头,心灵是底片,我能够将森林的细微处,白云的缥渺,记在心里. 等runner拍完,我笑着跟他说:这个在城市里,可以叫----森林SPA.哈哈哈哈!
言归正传,翻夹金山才是正道.
一路修路,雨后泥泞,好不容易完成了”逆流而上”,终于跟越来越细的河流挥手再见,上了山.
其实,我爬山的速度只比步行的速度快一点儿. 为什么要爬,是有原因的.其一,爬到山顶后,下坡用单车绝对快于步行; 其二,我步行得很慢,我骑车的速度略快于别人的步行速度,如我开始步行,绝对是蜗牛型,长路漫漫,此法不可取. 其三,无论快慢,用车爬到山顶后,遥视群山,以及近处”你已成功征服海拔四千多米的某某山”的路牌,可骗来一声”英雄”之称,满足虚荣心.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还是单车上山.
没有码表,里程全然不知.反正,告别了河流之后,从阔叶林上升到针叶林,再上升到灌木丛,在灌木丛边上问修路的工人要了两碗饭吃.用大勺盛起一勺饭,放在汤里泡了一会儿,倒进碗里,再洒一把花生米,便是我们的晚饭. 饭毕,掏出人民币准备付钱,一群人坚持不收.这是路上遇到的第二帮好心人.
真心感谢之后离去.夜色降临,人在云上行.
我们由灌木丛向草甸进发,路越来越泥泞,不能骑了,开始推车. 最近一支工程车队路过时,时间大约是九点,照我们这样的速度下去,等到达夹金山垭口应是半夜十二点.我在第三日的目标变为:半夜登夹金垭口,并留下一段手机录音,录下垭口的风. 路人说半夜有雨,高海拔地区的雨意味着寒冷无比,可惜我没见到雨,心中便记不起那寒冷,再说三年前经历过雪门坎那暴风雪中凉拖鞋当道的彻骨寒冷,也不怕了,吃一垫长一智,下山时我把车胎气放掉一点,也能下; 路人说道路泥泞,我便想,再泥泞又如何,大不了推车慢慢走,反正能骑车下山,怕啥? 我对runner笑言这便是”不见棺材不掉泪”,runner回我”就是见了棺材也不掉泪”.最后一班工程车过时,放掉了它们.
放了它们之后,便发现,这世界仿佛只剩下我们了.因为是高山,不是深峡,不至于伸手不见五指.黑夜中能看见脚下的云,飘来飘去,风不大,也不很冷.
如此推车步行,行了半小时,发现不对劲了. 脚如同被粘在路上,鞋带系了两次,还是难以拔起来.而V刹被泥巴糊死,放掉刹车,轮子没滚几圈,泥巴又糊得严严实实,车轮转不动了. 这下,终于见到我面前一张棺材板,横在那里. 这才忆起,路人说的是”你们上不去”,而不是”你们要多久才上得去”. 而我失算的是,就算挣扎着到了垭口,刹车被泥巴糊死,怎么下山? 这便不是放掉车胎的气可以解决的问题了. 下山四十多公里,如果步行,天亮都到不了小金.
一边前行,一边暗暗叫苦不迭.
沉寂的高山上,从身后又传来了引擎的声音. 真的是一辆车,一辆大货车,二话不说,拦住.司机说只能上车厢,不管,车上去,人上去,前行.
我这个人,总是在适当的时候,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车中颠簸,等有信号后,开QQ聊天,从爱飞的猫那里得知,在我们上了车后半小时,成都感到一次小地震,我们在车上浑然不知.
到达维,再到小金.下车时,司机死活不收钱,这便是第三帮好心人.
仿佛地震之后,与之前不一样了,好心人越来越多.

小金,上次来的时候,没怎么观察. 这次前来,凌晨两点半,人都睡完了. 寂静无比.
为了找旅馆,步行在小金街头,刹车还是泥,无法骑.
在路灯下,发现小金的房屋全部是藏式特色,色彩明丽,雕花飞檐,比康定和马尔康还要华丽.我们仿佛来到一个奇异的世界,旅馆都休息了,没有一家可以接待我们.唯一的四星宾馆,只对政府官员和支援建设的人员开放.有路边碰上一人热心人,带我们转到四点钟,也没有找到旅馆.最后谢过他,只得将车锁在网吧外面,上网度夜. 走进网吧,看到一群十几岁学生稚气的面孔,才从藏族宫殿的梦中回过神来,原来这还是一个现代的地方.
上网翻新闻,发现小金的某个角落发生了泥石流,死亡几人.我这才醒悟,四川好像真的不太平.
顿时无言.

第四日 十六小时汽车
戴着耳机在宽大的沙发椅上睡着,醒来近六点.
赶紧付帐搬车,去往汽车站.坐上了去成都的早班车.
车发之后,发现好像不翻巴朗山,不经卧龙和映秀,而是往西到丹巴,再顺大渡河南下康定,经泸定,翻二郎山到成都.
出来半小时,停住,被告知昨夜有雨,泥石滑落堵住了路. 仿佛训练有素的军队一样,两边的车都靠右,自动排好了队, 45分钟后推土机来了,15分钟推掉泥石,路又通了. 如此快捷地处理事情,让我十分佩服.
到丹巴,两条河汇在一起,变成了一条,这个就是大渡河的起点. 沿大渡河而下,依旧是高峡两边生风,河水泛黄,汹涌无比. 过了孔玉,继续南下,到康定. 我回来后,今天,才知道,这条路,在一周之后,发生了泥石流,埋了五十多个人.
说到泥石流,没有亲身经历过,但一路上那些”飞石”.”塌方”之类的路牌看得多了,也有一些体会.白天,小雨和中雨可以进山,大雨不能进.路过曾经发生过飞石的地方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随时注意山上的动向.因飞石一般是砸向沿河的一侧,所以躲避时反而要向山崖下面走,躲在山崖巨石的下面.在路上,时刻注意,会安全很多.
车在二郎山至雅安的路上,又堵了两小时,天全又堵一小时,雅安车胎坏掉,又去修一小时.
车在路上,行了十六小时,堵车五六小时.到达成都三环路时已十点.装好车开始骑行,夜成都灯光漫烂.火车南站附近的路是新的,三年未见,变了.
宿科华北路沸城里的旅馆,洗下一片泥石水,是此次旅行的见证.
我又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三年前骑车在外时,常常会想念西门外的ATT,有一次骑车回来,发现满街都在唱神话,那种旋律,飘在耳边,真是一首神奇的歌曲(虽然三年后觉得这歌很做作).然后吃刨冰,吃大餐,作为回到人间的证明.
此次,改为喝酒和唱K,突然发现,遗传了老爸的精神,喝酒只晕不醉,无论任何时候心中自有清明.用一句话总结:只要你不想醉,你就不会醉! 酒毕又去西门ATT,扯着嗓子吼了一小时,然后回到旅馆舒适的床上呼呼而睡.
两天两夜,终于可以好好睡一觉了.

第五日 归程
清晨起来又逛母校,因为要还车.
去传说中的罗师傅那里,一个在校园内候车的师傅,从我们那时起,深受车友喜爱. 人长得帅,人品好,修车技术好,不那么看重金钱.所以称为传说中的罗师傅.
一群即将走川藏的学生,正在罗师傅那里调车. 在他那里,可以借用工具,自己折腾车.
东区的早晨,还是很安静的.我好像又回到了从前.
将车放好,去火山家里,突然发现火山的工作是保护动植物,经常会去传说中的美丽风景处逗留,于是乎羡慕不已.
走的时候,有些舍不得.
在出租车上面录成都的街头视频.这算是我此行录得最清楚的东西了.
不管舍得舍不得,终究是要走.
于是我就回来了.

MING 发表于 2009-8-2 19:22:24

虽无PP,但文字比画更美!赞!

彬彬 发表于 2009-8-2 23:33:56

老乡吗?

桃源闲人 发表于 2009-8-3 08:29:43

妙笔好文,胜似看照片:)

老遇 发表于 2009-8-3 09:46:08

才女和臭小子的帖子就是不一样,如行云流水,如有PP就更好了。

影子 发表于 2009-8-3 11:05:03

码这么多字,幸苦了!
要是在能放点P就更好了

骑迹 发表于 2009-8-3 11:15:25

好洒脱的文本,赞一个!

锐子 发表于 2009-8-3 11:25:18

强烈要求上PP

怪你过分美丽 发表于 2009-8-3 13:24:00

辛苦了   以后就叫您超级码字王好了

songliang8120 发表于 2009-8-6 14:02:40

好身手,
$6$顶顶顶!!!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三年再回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