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孜不倦 发表于 2007-7-17 08:44:17

科普知识:小心高温

高温下的健康警报


    2007年07月17日 [转帖]   深圳商报


近日,深圳市区气温一路攀升,一度超过36℃,市气象台连续发布了高温警报,并迅速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方式,提醒人们注意防暑降温。

的确,在这样的高温闷热天气里,人体健康面临着严峻考验,最近几天对深圳市北大医院、儿童医院、人民医院等走访情况来看,被高温击倒的人较多,主要是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

暑期高温天气下,中暑是易发病症,是机体热平衡机能紊乱的一种急症。中暑不仅与气温有关,还与湿度、风速、劳动强度、高温环境下暴露时间长短、人体的体质强弱、营养状况、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诱发中暑的因素很复杂,但高温仍是最主要的。中暑后应该根据情况对症处理。

日射病:在烈日下活动或停留时间过长,由于日光直接暴晒所致,但体温不一定升高,头部温度有时增高到39℃以上,皮肤晒得又红又痛,出现发烧头痛症状。这时候应该注意水分的补充。

热痉挛:由于在高温环境中,身体大量出汗,丢失大量氯化钠,使血钠过低,引起腿部甚至四肢及全身肌肉痉挛,肚子疼痛,全身汗流不停。此时可以在痉挛部位稍加按摩,如果没有出现呕吐现象,则可以补充水分。

热衰竭:汗流不停,但是身体发冷、皮肤发黏、脸色苍白、脉搏微弱。此时应赶快把病人抬到阴凉处,松开衣服,用冰毛巾冷敷。如果没有呕吐,可以补充水分。最好能够早点就医,让医生检查诊断。体温特别高、皮肤干烫、脉搏又快又急、出现昏迷状况的,应立即送医院急救,切勿拖延。途中用冰毛巾冷敷,但是不可以让中暑的人喝水。

“情绪中暑”:高温下易产生急躁、心烦、暴怒等情绪,特别是老人,易“发火”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严重者会因此发生猝死。越是天热,越要“心静”,遇事戒躁戒怒,心平气和;保持充足睡眠,可根据夏季天气炎热和昼长夜短的特点,及时调整与安排好自己的工作、生活计划。本版撰文本报记者王淮林通讯员王明洁摄影本报记者范国瑞


高温预警信号含义、防御措施及防灾提示

1
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暖空气影响,最高气温升至35℃以上。防御措施:避免长时间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防灾提示:室内窗帘加遮光布;东晒和西晒的房间在太阳直射时拉上窗帘或者百叶窗;盛夏酷热谨防中暑,家中要准备防暑降温的药品;高温天气,谨防食物变质,防止食物中毒,小心肠胃病;避免长时间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切忌中午游泳;老人、小孩和体弱者应尽量避免在高温天气外出;空调不宜连续长时间使用;室内空调最佳温度为25-26℃,避免室内外温差大而引发空调病;避免过渡晒太阳,否则会引起中暑或出现脱水的症状;高温天气行车,容易疲劳瞌睡,驾驶员要注意睡眠;盛夏酷热谨防中暑,家中要准备防暑降温的药品。高温天气谨防食物变质,防止食物中毒,小心肠胃病。
2
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暖空气影响,最高气温升至37℃以上。防御措施:
建议12-15时停止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作业,并缩短连续作业时间。防灾提示:饮食均衡、有规律,食物要清淡,切勿暴饮饱食;高温炎热,注意防暑降温,要多喝凉茶、冷盐水、白菊花水、绿豆汤,补水分,防上火;但有病人,是患有癫痫症或者心脏、肾脏和肝脏疾病的患者在增加饮水量之前,应先征求医生的意见;注意家里没有安装空调并且独居的老人和体弱多病者;限制饮酒;穿着宽松、质地轻薄、浅色系的服装;避免脸、颈、手臂等部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紫外线指数在5以上时,涂抹合适的防晒油,应戴帽子或使用防紫外线的太阳伞和太阳眼镜;气温高时不宜长时间停留在无空调、空气流通差的室内,也应避免过度劳累;路面温度高,驾车慢行,避免爆胎或自燃;
3
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暖空气影响,最高气温升至40℃以上。防御措施:建议停止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作业(抢险救灾、医疗及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必需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燃气供应等特殊行业除外)。防灾提示:在气温最高的时间段里可以考虑到一些公共场所,如图书馆、电影院、商场或者其它大型公共场避暑;不要让小孩单独呆在封闭的车内,因为曝晒在阳光下的车内的温度在几分钟之内就能达到60℃以上;露天停车场注意定时洒水降温,预防车辆自燃;注意做好对动物养殖业的防暑降温工作。持续高温会对畜、禽、水产等动物养殖业造成损害。



90年代以来 深圳高温天气剧增

【本报讯】(记者王淮林通讯员王明洁)市气象专家昨日解释深圳市高温天气的变化特征为:90年代以来深圳市高温事件频发,持续高温酷热天气剧增。
高温日数由2.9天增至10天
地处华南沿海的深圳,夏季盛行西南风,具有“夏长高温少”的特点,最高气温一般不会很高。但近些年来深圳的高温事件呈现增多的趋势,特别是90年代以来高温事件频发,持续高温酷热天气剧增。据气象资料分析,1952-2006年深圳市共出现高温天气157天,55年平均年高温日数为2.9天,极端最高气温为38.7℃,出现在1980年7月10日。进入90年代后增加趋势显著,1990和1998年高温日数达10天,为历年来的最多值,平均年高温日数由90年代前的1.8天增加到90年代以来的5.7天。持续3天出现≥35℃的连续高温酷热天气有8次,全部出现在八十年代以后,其中九十年代以后就占了7次,2003-2005年每年均出现连续高温酷热天气。
从时间分布来看,深圳市的高温天气均出现在5-10月,主要集中出现在6月下旬到8月,7月份是最容易出现高温天气的月份。最早高温日出现在1977年的5月20日,最迟出现在2005年的10月2日。
全国20多个台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近50年来全国范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近些年我国几乎每年都有20多个台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2003年夏季,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和华南地区出现了持续高温天气,历时40余天,其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强度之强,均为几十年来罕见;2006年7月中旬至8月下旬,四川、重庆遭受罕见的持续高温热浪袭击,其中重庆市高于或等于38℃的高温日数达21天,创历史新高,其中有9县区日最高气温在40℃以上,突破历史极值。
极端高温事件的频发与强度的加强,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而是一个全球的现象。90年代以来,全球极端高温及高温日数屡创纪录,极端高温事件频率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强、范围越来越广。2003年夏季,席卷欧洲的极端高温热浪曾造成3500余人死亡。2006年欧洲、美国等地多次遭到高温热浪的袭击,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就有164人死亡。2007年罕见的高温天气继续袭击美国西部多个州,不少城市已突破历史同期高温纪录。在内华达州的赌城拉斯韦加斯,气温近日升至47摄氏度。热浪和干旱导致美国西部多个州发生山火。犹他州的山火已焚毁16万公顷的山林,并导致100多公里的州际高速公路被关闭。加州南部的伊尼欧国家森林公园也遭山火袭击,1.7万公顷山林被焚。在靠近山火肆虐的地区,居民被紧急疏散,高速公路关闭。
全球气候成深圳气候背景
专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为深圳市高温酷热天气频发提供了气候背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结果表明:近百年全球气温增加0.74℃,近50年的线性增暖趋势几乎是近100年的两倍,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近50年来极端温度大范围变化,热昼、热夜和热浪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这种全球气温的明显上升,为深圳市夏季极端高温酷热天气频发提供了大背景。
另外据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提供的未来情景预估来看,与1980-1999年相比,21世纪末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可能会升高1.1-6.4℃;21世纪热事件、热浪的发生频率很可能持续上升。
热岛效应加剧深圳高温
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极端高温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深圳城市的快速发展加剧了高温事件的程度。深圳市高温成因的研究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是形成高温的主要天气系统。2003年由于副热带高压位置略为偏南,长期控制江南、华南地区上空,稳定少动,使得这些地区7月出现持久的高温天气,深圳市也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高温。
据有关资料显示,城市化造成城市热岛一般可使气温升高1.0℃左右,从而使高温天气加剧。深圳市热岛效应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八十年代期间,是深圳特区大建设大开发时期,热岛强度上升很快,仅10年时间,热岛强度上升了0.7~0.8℃,进入九十年代后,热岛强度趋于平稳状态,但维持在较高水平。利用平均气温计算的深圳市城市热岛强度近3年来年平均热岛强度为0.74℃,城市热岛强度随着不同的季节也有明显的变化,夏季的热岛强度为0.5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普知识:小心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