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天下

 找回密码
 注 册
楼主: lijingzhe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了纪念30年前的那次千里骑行(不断更新中)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23: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单行道 发表于 2014-6-4 16:04
楼主骑行的时间选在夏天,天气够热的,精神可嘉,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是啊,高温是当时的最大困难之一。感谢你的支持。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09: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治-英俊 发表于 2014-6-10 01:09
老大哥,我又来看你的帖子了,真的很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

你太客气了,感谢你的持续关注、支持。
103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09: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治-英俊 发表于 2014-6-10 01:10
这是你的宝藏,感谢你的分享

谢谢欣赏,欢迎再来。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2: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九        一头撞进“桑拿房”

       选择平江方向看样子是对了,虽然少看了很多名胜古迹,但也少赶了很多路,最近这几天算是很轻松的了,这两天一路骑行经湖北崇阳到达贺胜桥,这地方可玩的地方也不多,到了旅馆住下,无聊之余突然想起这贺胜桥的地名是怎么来的?背后不会有什么故事吧,所以在附近找了个年纪稍长的人打听一下,当地人很热心,跟我详细介绍了这地名的来历:贺胜桥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宋代,为一单孔半圆形石拱桥。据清代的记载,在县北四十里,宋末兵起,当地人聚众与贼大战,最终取得胜利,故此桥名“贺胜桥”。此后这一地方因桥而得名。原桥已于1913年粤汉铁路修建时拆迁于旧址西约30米外的小溪上。

       其实使贺胜桥名扬天下的还是北伐战争的一次战役,贺胜桥地势险要,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地,同时也是通往武昌的最后一道大门。北伐战争时期,军阀吴佩孚在汀泗桥战败后并不死心,决意利用贺胜桥的有利地形,再与北伐军决一雌雄。1926年8月29日,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继汀泗桥大胜后,乘胜追击,在贺胜桥向军阀吴佩孚发起猛烈攻击,在友军和当地农民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用一天一夜的时间,一举歼灭了吴佩孚的主力,打开了通往武昌的最后一道防线,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下“贺胜桥”成了名副其实的贺胜之桥。

这是在崇阳县的住宿发票






这是在贺胜桥的住宿发票






         过贺胜桥往北60多公里就到了武昌,也就算到武汉了,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当时的感觉的话,那就是“热”,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闷热”,用三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太热啦”,对我这个贵州人来说,进了武汉简直就像进了一间“桑拿房”,那种热,叫人喘不上气,出不了汗,估计包子在蒸笼里的感觉就跟我现在的感觉差不多吧。出发前就有朋友告诫过我,武汉可是我们国家出了名的火炉城市哦,到了武汉我才算真的领教啦。不过到这种大城市,给家里发个电报报个平安还是必须的。另外,就是去看看早已心驰神往的长江和武汉长江大桥了。
这是当时发往家里的电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08: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         我是这样过长江的


         长江,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流经青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00多公里长,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与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武汉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跨江大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1957年建成,比我还年长呢,第三套人民币2角的票面上就有武汉长江大桥的图片,所以到了武昌竟没有顾上参观黄鹤楼,直接来到武汉长江大桥下欣赏江景。

         最早知道武汉长江大桥是通过毛**的《水调歌头·游泳》。那“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句子早已深深地映入了我的脑海,第一次到武汉,第一次面对长江和长江大桥,当然有些激动啊。但是学毛**那样游泳横渡长江是不可能的了,因为那时候我还不会游泳;学毛**在长江边写一首词,那更不可能,只能站在江边感慨了一番了。只顾着欣赏江景,没想到时间已近傍晚,必须过桥到汉阳去参观归元寺了,骑着车急匆匆上了200多米长的引桥,很快来到大桥的正桥,站在桥上眺望四方,浩荡长江在这里与其最长的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立三镇(武昌、汉阳、汉口)的奇观,感觉十分豪迈,跟在长江边欣赏江景相比更多了些大气磅礴,加上阵阵江风吹来,给燥热无比的我带来了短暂的丝丝凉意,然而时间紧迫,不能在正桥上久待,凭栏眺望十多分钟后,继续骑车通过1000多米长的正桥路面,这也就算过长江了。

         从正桥上下来到汉阳的引桥有300多米长,一路特意带着刹车慢慢地边骑边看,悠然自得中好像从身后隐约传来带有浓重湖北口音的喊声,因为刚到武汉,没怎么跟当地人交流,也没听懂他在喊什么,所以转过脸撇了一眼,没太在意,继续骑行下桥,很快,那喊声又传了过来,这次好像声音更大,而且似乎略带了点愤怒的味道,这下我才再转过头仔细打量着已经离我很近的人,发现是个也骑着自行车的警察,看见我在向他张望,他便一手扶把,另一只手指着我大声喊到:
“站住!站住!停下!”(这次声音很大,好像是听懂了),
警察叫我?我把在桥上的行为飞快地在大脑里过了一遍,没什么违法的啊,他是在叫我?我也一手扶把,另一只手指着我自己,意思是说,你是叫我吗?没想到他加快车速骑到我的身边,以命令的口气喊道:“叫你停下,你没听见?”,这时我们俩都快到桥下了,我刹住车下来,无比疑惑地望着警察,用地道的贵阳话问道:“什么事啊?”,我看他好像气得不行,只朝我抛来一句:“跟我过来”,我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不过警察的话还是不敢不听的,于是推着车跟着他朝正桥方向走去。
我又一次来到了正桥上,那警察连看都不看我一眼,径直走向桥面指挥车辆,把我晾在那儿半个多小时,我看时间也不早了,可不能这么等下去啊,于是想主动上前问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见我走过来,这才对着我仔细打量起来,问了句:“你怎么回事,过长江大桥的规定,你是不知道还是忘了?”这下把我问到了云里雾里,完全不知道他是在说什么,用疑问的目光看着他,好像他看出了我的疑问,
说道:“你没走过长江大桥?你是外地人啊?”,
我答道:“是啊,我是贵阳人,刚到武汉的。”,
这回好像是他懵了,“你怎么骑着自行车?”,
我说:“我骑自行车来的啊”,
看得出来,他非常吃惊,他问了一句“哪个贵阳?”,
听他这问题,我差点没笑出声来,说:“贵州省的省会嘛”,又加了一句“就是遵义那里”,
他似乎确定了我说的是贵州省的贵阳市,
说:“那有多远啊,好像上千公里呢,你骑自行车来?”,
看样子好像认为我在编故事骗他,我赶紧从包里掏出了学校开的介绍信,还有当时用的自行车执照递给他,并说:“我是骑自行车旅游的,想从贵阳骑到北京。”
他拿着介绍信看了几遍,又拿执照上的钢印号与自行车上的对了一遍,从眼神里可以感觉出,他开始相信我了,眼神里多了点敬佩的感觉,
说道:“你真有毅力,能骑这么远。”
我看他情绪好些了,赶紧问了句:“我是不是违章了?”,
他看我态度还不错,耐心地跟我解释起来:“可能上桥的时候你没注意看警示牌,过长江大桥禁止骑自行车下桥,违者罚款。”,
罚款?我不由得紧张起来,问道:“我骑自行车旅游的,不知道长江大桥的这个规定,这也要罚款啊?”,
他看我急了,便又解释到:“任何人骑车下桥都属于违法行为,必须罚款,这其实都是为了大家的安全,也是为了大桥的安全,不过你这种情况嘛比较特殊,可以减轻一点,就罚2块钱吧。”。
2块钱,那可是我两天的住宿费啊,反复跟他磨了几分钟都没见他有松动的意思,想到,算了,再多说,恐怕更要重罚,哎,没办法,谁叫自己不注意看警示牌呢,现在想起来尽管当时交了罚款有点不爽,但武汉警察尽职尽责的作风,良好的职业素质,还是值得敬佩的。办完所有手续,他把介绍信和执照还给我,向我敬了礼,回到桥面上继续指挥着路面的交通。回头看看天色已晚,去归元寺参观已经没有时间了,只好推着自行车下了桥,在汉阳区找了家旅馆住下,回味着今天过长江的小插曲,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


这是在武汉的住宿发票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08: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lcbprime 发表于 2014-6-15 21:37
太给力,单速车也能骑这么远,而且还是在八十年代,我们这些年轻一定要好好学习一下楼主的精神。

你太客气了,我也应该多向年轻人学习啊。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08: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野狼 发表于 2014-6-15 22:21
楼主才是单车旅游的开创者啊!

过奖了,还有比我更早的呢。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07: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您的持续关注、支持。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4-6-18 16: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一        带病游武汉


      武汉,长江沿岸著名的四大火炉城市之一,进入武汉10多个小时了,还是没法适应这里的高温、闷热。从长江大桥下来,找了家旅馆住下,休息中,感觉房间屋顶的风扇吹的都是热风,安置好后只好跑到长江边上纳凉,本以为武汉会像贵阳那样,白天烈日酷暑,到了夜晚应该凉爽很多,不曾想到了晚上照样闷热无比,好像比白天还严重啊,弄得吃晚餐的食欲都没有,短短几小时内,就吃了10来根冰棍,其实我也知道,这只能是吃的时候凉爽一点,根本不解决问题的。看着江边、路边躺在竹椅上摇着蒲扇休闲纳凉的武汉人,那叫一个惬意,我真想像他们一样在江风的吹拂下度过这一夜啊。在外面逛了几个小时,回到旅馆房间一看,里面差不多住满了人,感觉更热了,想到明天还要参观景点,说不定还要离开武汉继续前行,没办法,再热也得睡觉啊,但躺下后还是感觉无比闷热,辗转反侧2个多小时居然毫无睡意,无奈中爬起来找服务员借了个台式电风扇放在床头(记忆中好像还另收了5毛钱呢),这下感觉凉爽点了,不久便进入了梦乡。

      早上7点从睡梦中醒来,发现晚上盖在身上的毛巾早被踢到了一旁,桌上的电风扇依然吹着,立刻感到了一丝凉意。想到今天还有三个景点要游览,匆匆起来洗漱、收拾行装,一切准备停当,刚坐下来定定神,突然感到有点鼻塞,不会是又感冒了吧?这下想起来了,昨晚用电风扇吹着睡觉根本就是个错误的决定,没想到图一时的凉快竟造成如此后果。赶快吃药吧,不过当时的速效感冒药都有助眠成分,白天吃了恐怕会影响骑行,不太安全,所以到附近的药店买了瓶十滴水(据说副作用比较小),在一个小茶摊上买了杯糖水,往里面放了几滴十滴水,闭着眼一股脑喝了,没想到杯子里留下一股浓浓的十滴水味道,难闻至极,被茶摊老板好一通数落。吃了药,随便吃了点早餐便匆匆赶到了今天的第一个游览景点:归元寺。
归元寺为清顺治十五年(1658)浙江僧人白光、主峰来此创建的。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地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是“汉西一境”,取“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的佛偈而得名。归元寺的第一个看点是藏经楼,这里除藏经外,还有佛像、法物、石雕、书画碑帖及外文典籍,是国内收藏佛像较多的一个地方。1935年太虚法师出访缅甸时,仰光的佛教徒赠他一尊1吨多重的玉石雕成的释迦牟尼佛像,就供奉在这里。这种佛像在我国只有三尊,其他二尊分别供于北京和上海。另一个看点就是罗汉堂,至今有二百年历史。民间有句谚语:上有宝光(成都),下有西园(苏州),北有碧云(北京),中有归元(武汉)。是说这四个寺院的五百罗汉堂是最具代表性的,是佛教塑像的精华。到归元寺,数罗汉是必须的项目,我也按书上介绍的随便从一尊罗汉开始,数到第25个,看着这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想象着自己以后的命运,感觉很有意思啊,可惜当时条件有限,没有拍照片,只在大门前拍了一张,回来冲洗时竟然曝光了,洗出的照片效果很不理想,不过也挺珍贵的。

这是当时的照片








参观了归元寺,又来到武汉的著名景点: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位于龟山西麓,月湖东畔,是为纪念春秋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情谊所建,古琴台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文化内涵丰富。是武汉的著名音乐文化古迹,也是湖北省、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文物其一。

这是古琴台的照片








最后一个景点是二七纪念碑。二七烈士纪念碑在汉口江岸“二七”革命纪念馆院内,为纪念1923年在“二七”大罢工中牺牲的烈士而立。碑用花岗石砌成,碑身为圭形方锥体,置于束腰石座之上,通高12.6米,碑正面镌毛**手书“二七烈士纪念碑”七字。“二七”惨案是中国**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在这次京汉铁路总同盟大罢工斗争中,被杀害的有52人,受伤的300余人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江岸分工会委员长林祥谦和“劳工大律师”施洋。从1923年到解放后的1953年的30年间,二七大罢工的发起地——江岸并没有纪念二七罢工的任何建筑。1951年,逮捕了制造“二七惨案”的原京汉铁路局局长赵继贤,就在现二七路老纪念馆地址临时搭建审判法庭,宣布处死。

这是二七纪念碑的照片









参观了三个景点,看时间还早,想到武汉实在是太热,还是离开武汉吧,就这样今天不仅带病游览了武汉,而且还往前骑行到达河口镇,可能是因为感冒,加上体力消耗也很大,只有在这儿住了,下午再吃了感冒药,希望感冒明天别加重啊。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4-6-18 16: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二       病中小感悟


       都说“心想事成”,昨晚许了个愿,希望感冒别加重,看来这心想,事没成啊,今天早上醒来,感冒似乎加重了,除了鼻塞依旧,更添了头晕、头疼、全身酸软的症状。看样子今天是不适宜继续前行了,还是在这儿休息、调养一天吧。决心已定,洗漱后到街上简单地吃了点早餐,外面下着雨,镇上也很冷清,没什么可看的,很快回到旅馆房间,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速效感冒胶囊服了,躺下。眼看露着一丝天空亮光的屋顶,听着雨滴的嘀嗒声,闻着泛黄的蚊帐散发出的阵阵霉味,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亲朋好友的陪伴,一种无名的孤独感油然而生,这才理解“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了。

       的确,人只有停下匆匆的脚步,安静下来,才会真正的花时间去思考,想想过去在家的时候,哪怕是一次小小的伤风感冒,头疼脑热,父母都会很细心的问寒问暖,用心照料,不用自己操心,到了服药的时间,自然会有适量的药物、温度适当的开水送到面前。可悲的是,有时候我会把这些细致入微的照顾看成是过于唠叨,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无端的指责父母,嫌他们管得太多。现在病倒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异地小镇,在透风漏雨的简陋房间里,认真地看着药盒上说明书的每一个字,用手表计算着每一次服药的时间,自己去找旅馆老板要开水,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去安排,这才真正理解了父母的苦心,那一刻,好像自己成长了很多,知道了什么是“孝”,其实父母需要的并不多,也就是那份理解。所以,我借此机会建议年轻人,好好善待父母,不要嫌他们唠叨,多一些理解吧。

这是在河口的住宿发票


26日、27日两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骑行天下 ( 粤ICP备12077654号

GMT+8, 2024-9-25 02:18 , Processed in 0.04833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