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天下

 找回密码
 注 册
楼主: 老遇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9“烛光行动------贵州助学行”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1 11:48:43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乡政府驻地一半的房屋。

这是另一半房屋。

乡政府建在群山之上,这是通往县里的路,路边就是深沟。

这是唯一的街道。

这里海拔1000多米,所以也有秋天的五花山。

乡及学校的领导接待了我们。晚上,我们就住在乡计划生育服务站,这里也是乡里唯一能住客人的地方。
3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1 11:54:28 | 只看该作者
10月12日,我们来到乡里唯一的九年制学校------明德小学。怎么样?还不错吧?

之所以叫明德小学,是因为这所小学是明德基金资助援建的希望小学。目前,受校舍和师资的限制,这里只收纳四------九年级的学生,一------三年级的学生还在距此7公里远的老芭饶的希望小学读书。

去年发放助学金的横幅还在。

今年欢迎我们的横幅又起。
3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1 11:59:23 | 只看该作者
学校的操场还没有平整、硬化,不能正常使用。

操场边就是很陡的深沟,如果球掉到这里,不幸的话只能到山下去取了。

全校六百多学生课间操时段举行升旗仪式(周一)。

简陋的学生宿舍。P4629

学生只能在操场上相对平坦的一块儿地上,做几个简单的动作全当作上体育课了。
3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1 12:02:1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学校现在已经投资了300万,建成了教学楼、宿舍、食堂等必备的用房,还需200万才能完成围墙、操场、文体设施、辅助用房等的建设,完善整个学校的建设。现在学校虽然硬件简陋,但正常的教学却很正规,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质量也逐年提高。
我们给学生买了600多元的学习用品。买了篮球,但学校没有篮球场,甚至连篮球架也没有。不知学生们什么时候才能用上我们给买的篮球。买了跳绳,但愿能有地方跳绳。买了乒乓球,但学校没有乒乓球台,白芷当即拿出1000元,资助学校建乒乓球台,感动!这里的学生幸矣。
接着,我们五个人分成三组,分别由三名老师骑摩托车带我们去对该校十几名九年级(初三)学习较好的,准备读高中的学生家里家访,以确定资助对象。为什么要骑摩托车去呢?因为这里高坡大岭,摩托车是唯一比较实用的代步和少量物品的运输工具了。
我和月夜分作一组。第一个目的地我们乘摩托车行驶了半个多小时后,连续摔了两次,摩托车也实在走不了了。我们只能继续步行,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才到达。平时,这里的学生上学要四个多小时才能走到学校。下来摩托车,我们要步行爬过眼前的大坡,再上一个坡才能到达。
35
发表于 2009-10-21 12:02:5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老遇的爱心行动!
3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1 12:14:43 | 只看该作者
主人热情的拿出小凳子给我们坐。

这家的房子是片石砌筑的,建筑面积也就在20多平方米,是政府资助的。

房子已经住了两年了,一直用这个屋门,直到我们来的这天,才请来木匠做屋门。

这是卧室兼储藏室。室内满满的堆放着全部的粮食、杂物等,挤出来一个靠门的角落放着床,床的四周围着塑料薄膜,梯子上面也是堆物品的地方。
3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1 12:17:56 | 只看该作者
不到两米宽的院落(应该是过道)贴着房子放着捡拾来的桐籽,这一堆只能卖100多元。

堂屋摆放着的全部家具(工具是木匠师傅带来的),注意,内外墙都是没有抹面的片石黄土墙。

还好,这里通了电。

月夜在认真的访问。这家人家有五口人,3个孩子,种着八分田地,其它经济来源是捡拾一些桐籽和青冈籽(橡子)。粮食肯定是不够吃,一年的经济收入恐怕还赶不上我们一个中等收入水平人的一个月的收入。因要照顾家中的生产和生活,家中无人外出打工。
3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1 12:19:49 | 只看该作者
谢绝了主人热情的吃饭邀请,我们返程了,途中经过第二家访问对象,不想铁将军把门,从外面的情形看也极贫困,这就是他家的住房。注意,这个房子竟然没有进入房中的道路,这个形似栈道的东西就是入户的“路”了。
39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1 12:21:3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又坐摩托车下坡上岭赶到了第三家。这家的状况看起来稍好,一家5口人,3个孩子,分别在高中、初中、小学读书,最近刚花了2万元盖了新房。据知情人介绍,两万元仅够买材料的,至于人工,除了请人帮忙主要就是自己动手了。看着院中新和的灰浆、主人皲裂的双手和自己一个人忙活的身影,这一点得到了证实。他们家原来就住在月夜身后的木棚中。
主人现去借了一盒香烟招待我们并请我们吃饭,这些都被我们谢绝了。从上午10点出发,直到下午3点才返回学校吃午饭。
4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1 12:24:18 | 只看该作者
饭后,我们又访问了学校旁边的山上一户人家。不知道的话,谁也想不到这山上还住着几户人家,只有小路上,没有大路通。这是一座木架房,四面通风透光。我们在主人家的火塘边。鉴于主人家中正办丧事,白芷拿出100元表示慰问。

这是堂屋兼厨房。

堂屋里的锅灶及间壁墙。

屋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骑行天下 ( 粤ICP备12077654号

GMT+8, 2024-6-1 15:30 , Processed in 0.02333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