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的很详细!我的祖宗十八代都给搬出来了。 |
梅庄黄公祠位于深圳福田区祠堂村。祠堂建于明代,至今已几经兴废。上世纪50年代末大跃进时,祠堂的房柱檩木都被拆掉了,这座新祠堂为1996年所重建。进大门右边有间小屋,即是现在祠堂的办公室。正面墙上,端挂着4位身着古装的老人画像。画像中的那位男士为黄氏祖先峭山公,另外3位女士是峭山公的妻子,即上官夫人、吴夫人和郑夫人。峭山公共有21个儿子,3位夫人各生7个。 关于峭山公,比较统一的说法是,他于公元871年诞生于福建邵武市的坎头村,取名黄峭,又名峭山。成年后因屡立战功,被唐昭宗封为工部侍郎。除了建功立业、辞官兴学等,峭山公还做下了被后世广为称颂的另一件大事。 据考证,在后周广顺元年,即公元951年,那时峭山公已经80高龄了。正月初六那天,老人家大会亲朋,当众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3位妻子,各留长子在身边以奉晨昏,其余18个儿子每人领家谱一帙、骏马一匹、金银若干,即日起即远徙他乡,自创家业。临行,峭山公赋诗一首,送别众儿。诗曰: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朝文莫忘亲命语,晨昏须念祖宗香惟望苍天重庇护,三七男儿总炽昌。 后来,经过一千多年的世代更迭,峭山公儿子们的儿子、孙子们的孙子,总之是子孙后代已经遍及海内外五大洲,直到今天,他们都念念不忘那位深明大义的老祖宗。而他们寻根问祖的依据,就是当年峭山公口占的那首送别诗,因此,此诗还被称为黄氏宗族的“密码诗”。 现在,这首密码诗刻成了匾,悬挂在梅庄黄公祠堂里。这座祠堂据说有几百年历史了,“祠堂村”也是因它而得名。 |
梅庄黄公祠的牌坊和里面很多对联,大部分是廖蕴玉老师写的,字非常漂亮! 龙母宫在梅庄黄公祠旁边,建于明代。里面有一块乾隆年间的古碑. |
上梅林村黄姓宗亲可能是深圳最早的移民,他们八百年前落户深圳大地,一代一代繁衍至今。昨天记者来到上梅林村,黄氏宗亲文化墙吸引着社区居民和过往行人,一幅幅铜塑浮雕展示了深圳原居民早期的移民史和深圳城中村的发展史。 上梅林黄氏来自何处?上梅林村历数百年而兴旺发达的治家秘诀是什么?上梅林村为何成为东江抗日武装的堡垒村?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黄氏宗祠文化墙中。 上梅林黄氏是中华客家移民潮的一支,黄氏先人最早来自河南中原,经湖北江夏,而后经福建再度移民岭南大地。上梅林黄氏从下沙黄氏分支而来,拥有共同的祖先黄默堂。文化墙上一幅形象的移民路线图再现这段漫长的移民之路。 文化墙与梅庄黄公祠和龙母宫形成一个黄氏宗亲文化传承景观,也是深圳市福田区文物保护点。梅庄黄公祠始建于明代,现代重修,与龙母宫并列,占地426平方米。龙母宫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重修,占地119平方米,现存建筑外观为清代风格。 据专家介绍,龙母崇拜是古越族和南下汉族移民之间民族和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同时该建筑又是深圳地区目前所发现的唯一一座龙母宫,对于研究深圳地区的民族史、移发史和文化发展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宗祠文化在岭南移民中起到了凝聚乡亲教化后人的功能,相当于传统文化的社区教育活动中心。记者看到,一副副对联保存着黄氏宗亲的集体记忆和治家理念。黄公祠的内门主联为:“敦诗说礼梅岭长荣大国花,尊祖敬宗珠江不舍分流派。”而上梅林村的门楼对联为:“喜三十传功德流芳万世,观八百载基业彪炳千秋。” |
阵容很庞大~ 肥仔贤能否在第一楼简略介绍下黄氏族人的一点历史呢? |
明年再去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骑行天下 ( 粤ICP备12077654号 )
GMT+8, 2024-11-24 04:43 , Processed in 0.034228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