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天下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4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交流] 文化与智能的结合,有温度的发展,也许这才是自行车行业的未来。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14 19:3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先讲一个故事。
在国共内战后期,驻守北平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出于保护北平文物古迹的考虑下,放弃了抵抗,向中共“投诚”。古老的北京城被保护了下来。
然而,没有遭到枪弹破坏的北京老城却在和平时期彻底消失了。
梁思成痛哭、争辩、不顾批判、据理力争的希望保留古城墙,但仍于事无补。
最外层的京城在1949年后消失了。
1953年,左安门被毁。
1956年,中华门被毁。
1957年,永定门、广渠门、广安门、朝阳门被毁。
似乎毁灭并没有停止
上个世纪80年代,胡同也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了。
梁思成临终前曾说:世界上很多城市都长大了,我们不应该走别人走错的路,早晚有一天你们会看到北京的交通、工业污染、人口等等,会有很大的问题。
现在的北京,好像应验了。
------------------------------------------------------------------------------------------

如果改变无法带来颠覆性的体验,则应当始终保持对传统的敬畏。
------------------------------------------------------------------------------------------

城市规划如此,自行车行业亦是如此。
传统自行车的设计是科学的,这一点无需解释。
14年开始,智能自行车概念莫名火了起来。
某bike发布了镶嵌着智能元素的几款城市自行车,避开了山地与公路的分门别类。但是价格却一点也不亲民.
某视发布了要颠覆传统的智能自行车。美曰思考许久,做出了适合普通人的智能自行车。然而39999的价格与均码却成为自行车界的笑料与谈资,想必是一群想要改变世界却仍苦坐办公室的人创造的。
前几天某兽的新车发布会,轰轰烈烈,甚多谈资。运动骑行的目标用户、技术参数的对比、运动属性的阐述、独家渠道的材料。貌似好像终于迎来了自行车改革的曙光。但仍未面市的智能把立,强买强卖的与整车融为一体,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无奈之举?对于重量的宣传、材质的包装是否可以理解为偷换概念?对于拍照就是所谓的bike fitting,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牵强之举?
每一个行业都需要改变,自行车也不例外。但做了太多与自行车不相关的事情,与用户不相关的事情,也许就是一种背道而驰了。
------------------------------------------------------------------------------------------

产品应该从用户中来,并到用户中去。自行车更是如此。
中国是自行车大国。大多数人可能并不是自行车行业的目标用户,但却都离不开手机。传统行业沉寂太久必然需要改变。以以上三家的角度来看,也许一个骑车的老大爷想了解骑行状况审视数据,只求对自己多一分了解,然而这多一分的了解带来的成本代价却不是一分两分可以解决的。
产品的价值需要在用户身上体现,要不然是做给谁的呢?
如果只是为了定期在市面上有些动作,继续融资。那还是希望对自行车行业多一份思考与考量,对用户多一份尊重与思考,请向传统行业看齐。
------------------------------------------------------------------------------------------

部分互联网人说:传统的自行车行业过度依赖渠道,售价的30%~40%都付给了中间渠道。产品又缺乏创新。
自行车行业量大,对于现有的巨大市场,大多互联网公司都想作为一个搅局者分这一块还未完全开垦的蛋糕。所以就进行了所谓的创新,甚至是“颠覆”。
有些互联网公司凭借网络直销迅速取得成长,但线下布局一般都比较差,而且售后这绕不开逃不掉的问题导致最后的无疾而终。而且自行车行业未必适应网络营销的模式。
对于渠道,传统自行车行业是优势。
对于售后,传统自行车可以依靠其长期的品牌效应保障售后。
利用优势才能更好的发展,然而很多互联网人却没有认清。
------------------------------------------------------------------------------------------

每个人都认为自行车需要革新需要改变需要颠覆,于是智能自行车诞生了。
但静下心来细想,智能自行车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具有可替代性的。
其实自行车智能化与智能自行车并不是一个概念。但大多数人都模糊了这个概念。
我想最好的模式也许是智能硬件厂商与传统自行车厂商的合作。
敬畏传统,逐步发展与改变。
传统自行车厂商的产品优势与智能硬件的新技术的结合,结合的空间很大,产生的价值也会很大。拓展出的新产品,进行点面结合的发展才是未来的方向与发展。
自行车行业需要发展,需要有温度的发展。
骑山路的颠簸、父亲的后座、放学后的欢笑。这些自行车的文化质感也许仍在某个时间点温暖着你。
同样,智能硬件也需要条件才能发光发热。
自行车行业正在为智能硬件提供这样一个条件。
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与世界为敌,抛弃敬畏之心。而是将文化与智能融洽的结合起来。
文化与智能的结合,有温度的发展,也许这才是自行车行业的未来。
------------------------------------------------------------------------------------------

对最近发生的事情的一点看法,个人观点,逛逛看看,瞎扯扯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1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2
发表于 2016-3-16 23:13:06 | 只看该作者
读书少,字太多看不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骑行天下 ( 粤ICP备12077654号

GMT+8, 2024-11-26 19:07 , Processed in 0.02816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